货代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货代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京冀地区跨域碳交易破冰-【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10:10:06 阅读: 来源:货代厂家

京冀地区跨域碳交易破冰

12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承德市政府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京冀两地率先启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其境内纳入碳交易体系的重点排放单位将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

  作为先期试点,承德市6家水泥企业将率先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

  业内关注良久的跨区域碳交易终于迎来破冰之举。

  12月18日,北京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承德市政府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京冀两地率先启动全国首个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承德市作为河北省的先期试点,其境内纳入碳交易体系的重点排放单位将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参与北京市场的碳排放交易。

  此前的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刚刚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计划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对此表示,京承两地启动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正是落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率先实践,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一项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可为全国推进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建设做出有益探索。

  实现一个平台一套体系一个制度

  跨区域交易试点启动后,京冀两地将建立跨区域统一的核算方法、核查标准、配额核定方法、交易平台等。“以后承德和北京两地如一地,一个平台、一套体系、一个制度。”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表示。

  按照北京市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流程,承德市重点排放单位要参照《北京市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核算和报告指南(2014)版》进行碳排放核算工作,而后按照相关规定报送年度碳排放报告,委托北京市第三方核查机构目录库中的第三方核查机构开展核查,利用北京市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做好配额的管理及履约工作。明年春节前后,承德市6家水泥企业将上报碳排放数据,两地达成意向,明年6月15日6家水泥企业将开始履约。

  据悉,此次京冀实现跨区域碳交易还将优先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积极利用市场手段推动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京承两地林业部门将加大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力度,促进碳汇项目碳减排量进入跨区域碳交易市场交易。两市的重点排放单位可使用经审定的碳减排量来抵消其排放量,使用比例不得高于当年核发碳排放配额量的5%。

<<首页12末页>>

  助力京津冀区域协同减排

  当前京津冀地区碳交易现状,是将排放大户河北省排除在体系之外,市场覆盖不足,难以有效遏制碳排放量增长。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量,河北省占到74%。目前看,河北省总量控制时机成熟,碳价值高,2013年河北省修订《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计划,2017年煤炭消费总量预计比2012年净减少4000万吨。

  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立民介绍说,偏重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北能源消费巨大,温室气体排放也居高不下,将河北省排除在京津碳交易体系之外,难以有效发挥碳交易遏制碳排放量增长作用。“碳排放市场的日益扩大,不仅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也将成为三地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新动力。”宋立民表示。

  2013年11月28日,北京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一年来,已基本建成碳排放权交易制度,顺利完成第一个年度的履约工作。自开市日至2014年12月17日,北京碳交易市场累计成交724笔,成交额1.05亿元,成交均价59.59元/吨。京冀两地开展跨区碳交易试点后,意味着两地的市场交易主体可自由买卖碳排放配额和经审定的碳减排量,并用于履约。

  北京环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该所交易碳配额除源于本地外,将允许企业使用河北省承德市的碳排放配额。

  “创建跨区域统一的碳市场,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协同推进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这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苏明山表示。他透露,由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两地的控排系数也将有所区别。目前,跨区域市场中需进行碳排履约的重点排放单位“门槛”正在研究过程中。

  宋立民表示,京冀两地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不同,开展跨区域交易,承德重点排放单位可以通过挖掘减排潜力,出售富余配额和碳汇项目产生的碳减排量获得收益,实现横向的生态补偿。

  洪继元称,为做好跨区域市场调节工作,北京市在依据碳排放权交易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办法实施配额拍卖或回购时,将综合考虑京承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河北省和承德市共同协商后推进。

  为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探路

  自去年七个碳交易试点正式启动以来,我国碳交易规模快速扩张,但是,碳交易市场中的弊端也随之开始显现,地区间碳交易封闭,配额不流通,削弱了碳交易的市场化减排作用,与当前全球成熟的碳交易的开放理念相背离。

  在业内看来,目前京津冀乃至全国实现区域碳交易的难点主要在于交易总量的设定和配额的分配。由于巨大利益驱使,企业违规排放、排放数据不真实等情况屡禁不止。此外,配额分配方法涉及各行业的切身利益,以及地方、企业间利益博弈。

  赛迪智库高级分析师赫荣亮认为,实现京津冀区域碳交易,首要任务是实现京津冀碳配额地区间流通,建立碳配额区域间流通机制。而京津冀碳市场建设的关键在于碳排放总量控制。“开展碳交易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减排降耗,而不是为了市场活跃,否则将本末倒置。所以,要结合京津冀地区污染重、碳排放量高特点,借力碳汇,发挥其减排固碳的环境改善作用。”赫荣亮表示。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张希良则建议,政府应加强碳市场运行的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市场建设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相关配套管理细则。另外,对于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并按时履约的排放单位,在安排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财政性专项资金时将给予优先支持,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

  据了解,待北京与承德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成熟后,还将进一步扩大范围。洪继元表示,今后,北京跨区域碳交易市场将向更多地区开放,不仅是已经签订跨区域合作研究的华北六省市,也有可能会吸引其他区域的企业参与到北京市跨区域交易中来。

<<首页12末页>>

合肥宏发推荐商家

河南省凯达波纹管有限公司

道路减速设备

风机风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