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货代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大山深处重楼王-【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8 05:12:02 阅读: 来源:货代厂家

大山深处“重楼王”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发布了天然林禁伐令以后,在丽江,一批木材老板纷纷离开林区到城里发展。但在这时,一位怀揣百万的农村青年,却走进大山深处,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

几经拼搏,当年的那位年轻人闯出了一条山区新的产业发展道路,先后荣获丽江市*共产党员、云南省劳动模范、第九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云南省拔尖农村乡土人才等众多殊荣。

大凡成功者,都有一颗强烈的进取心。在众多的成绩和耀眼的光环面前,他并没有止步,而是向着更高、更新的领域发起冲锋,抢救和种植濒危药用植物滇重楼。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大面积种植培育野生滇重楼的先河,不但为保护野生重要药用植物资源,建设七彩云南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被植物学家称作是了不起的贡献。

他就是被人们誉为大山深处重楼王的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共产党员和云。

别人进城他上山

和云的家乡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位于滇西北三江并流深处,是昔日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之一。祖辈们艰辛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从小就在他的头脑中扎根,养成了他不畏艰苦,敢试敢闯的性格。他立志继承父辈的精神,在家乡做出一番事业。

在1998年天然林禁伐之前,木材收入一直是鲁甸乡近两万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天然林禁伐以后,一些曾与和云做过木材生意的老板纷纷离开鲁甸进城发展。他们劝和云,鲁甸离开木材就没有出路,还是尽快到城里去寻找新门路吧。怀揣砍木料赚来的百万元,和云何曾不想离开鲁甸进城发展。但当他看到为寻找出路百般焦急的乡亲,看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孩子们,想了很多很多。*后他下决心不进城,要在大山中走出一条路,闯出一片新天地,把自己贫穷落后的家乡建设好。

当得知云南省农科院高山植物研究所在鲁甸试种山嵛菜的消息以后,和云非常高兴。山嵛菜是当今国际市场上比较流行的餐饮佐料,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有很好的市场。但由于山嵛菜种植要求较严格的海拔、土壤和气候环境,很多地方不适宜种植,而鲁甸恰好具备*的种植条件。于是,和云把自己发展的思路定位在建立山嵛菜基地上。1998年底,他带着24名青年,来到离家8公里,海拔2800米的一个叫拉美荣的大山深处,开始了艰辛的创业。

创业的路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他买下的40余亩土地遍地是树桩和石头,凭着一双勤劳的手,一个个树桩被撬出来,一块块巨石被挖出来,每一个人的手掌上都结起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老茧。在海拔2800米、*冷时气温会骤然下降到零下10多度的拉美荣,他们建起了基地,开始种植山嵛菜。第二年,种下的山嵛菜长得叶茂根粗,使人看了心花怒放。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大雪突然降临,把山嵛菜遮阳棚全部压倒。和云和大家一起用了整整一个星期,才把大棚的积雪清除干净。那几天时间,和云早起睡晚,手指冻成红萝卜似的,又红又肿。2000年夏天,一场冰雹又将山嵛菜打坏,和云欲哭无泪,他甚至怀疑当初自己的选择。两次灾害使他损失了近50万元。

经得住暴风雨才是雄鹰。面对*又*的灾难,和云并没有退缩。他经过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做好防雹防雪措施,到2003年,他的山嵛菜种植基地由50亩发展到近1000亩。由于科学种植规范,受到了省科委的高度赞扬,并被列为云南科技示范园。

安东尼·罗宾曾说过一句重要名言:在通往目标的历程中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挫折而产生的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当和云的山嵛菜基地初具规模时,由于市场的原因,他的山嵛菜再次受到重创,使他几乎陷入了绝境。然而,钢铁般的纳西族汉子和云并没有倒下,他将挫折作为磨练和淬火,跌倒后站立起来,发誓要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奇迹。

经过反复调查市场,头脑反应灵活的和云又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

勇闯滇重楼禁区

滇重楼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滇中和滇西北地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重楼有止血、祛痰和抑菌、镇静镇痛等作用。在民间,重楼被广泛用于跌打、消炎消肿。重楼还是云南某*药、宫血宁胶囊、季德胜蛇药片等多种药的主要组成药物。随着制药企业需求量的日益增加,资源本来就稀少的野生滇重楼因滥采乱挖遭到了严重威胁,成为濒危物种,日趋珍贵。

听说和云要种植滇重楼,人们感到不可思议,有人等着看他的笑话。好心人跑来劝他说:不要干那种傻事了,农产业有哪样赚钱?何况你干的是从来没有人种过的重楼?

人们的种种不解不是没有道理。滇重楼全部来自野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对滇重楼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尚未进行大规模的人工栽培。另外,滇重楼生长极其缓慢,一般需要6至8年的时间,风险非常大。

面对人们的种种说法,和云对自己的选择十分坚定。对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太熟悉不过了。鲁甸乡高海拔、低纬度,具有许多植物生长的小环境。曾被植物学家称之为横断山植物天然避难所和植物天堂。鲁甸历史上就有种植药材的传统,是云南省*的药材之乡。上世纪30年代,这里从茶马古道上引来木香,是中国云木香的原产地之一。1958年和1975年,这里种植人参和西洋参成功,创造了被科学界称作北参南移的创举,西洋参人参皂甙含量比进口西洋参高出近1倍。而和云有一个大发现:他家种在菜园里12年的一棵重楼,重量竟有8千克。他更得知,植物药是云南发展的一个方向,而重楼因野生减少而价格逐年攀升。

为了确保种植成功,他一方面向云南省农科院丽江高山植物所的专家学习咨询;另一方面,他钻进鲁甸的深山密林,对滇重楼的生长环境、条件和习性进行认真考察分析,对重楼进行了全面了解掌握,各种资料记了一本又一本。根据学习和摸索得来的知识,2004年,和云*种下了50亩滇重楼。由于掌握了重楼喜欢凉爽阴湿和土肥疏松等特点,和云切实加强了田间管理,当年种植的重楼长势十分喜人,初步获得了成功。第2年,他又种植了200亩滇重楼;第3年,他再接再厉,又种下了150亩。

目前,和云不但掌握了成熟的滇重楼种植技术,而且掌握了重楼籽种育苗的方法,为加快滇重楼开发打下了基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云南省农科院的专家到和云的重楼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以后,对他大规模种植滇重楼获得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长期从事重楼研究的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专家李恒参观了和云的重楼基地后,感叹地对和云说:想不到你会种出这么好的重楼。不管你找不找钱,但重楼是濒临灭绝的植物,也是世界*的药之一,你对社会的贡献真大。

如今7年时间过去了,几经风霜雨雪,和云的重楼基地已经发展到近800亩。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收获的喜悦。今年,他收获重楼种籽8000多千克,销售6000多千克,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2004年,当时的重楼每千克价格为元,去年上升到每千克元,今年已上升至每千克元。按此计算,和云的重楼产值将十分可观。目前,已先后有四川、广东、上海等地的制药企业来人来电,向和云订购重楼。

和云,终于在大山深处创造出了奇迹和财富。

土地流转闯新路

一位名人说过,创业者的功绩在于创新。和云在大规模种植滇重楼的过程中,不断破解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难题,为山区经济发展闯出了土地流转新路。受到了丽江市委、市政府和玉龙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滇重楼种植成功,和云决心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但是一方面遇到了土地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村里的群众见到种植重楼效益好,想种但遇到了技术问题。怎样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和云经过了苦苦思索,一条主意跃上他的脑海:为何不可以在农户自愿的情况下,把农户各家的土地租过来,再让农户来到基地上做工。这样既解决了农户发展问题,又解决了自己扩大滇重楼种植所需的土地问题。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随即受到农户的赞成。于是土地流转、劳务挂钩、包干分红的产业发展模式于2004年运应而生,成为偏远山区的一件新鲜事。时任中共丽江市委书记、现任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得知消息后,亲临调研,给予高度赞扬,并要求认真总结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

思路决定出路,土地合理流转,不但解决了和云滇重楼的规模化发展问题,同时,也给山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按这办法,农户出租土地每亩可得元,在基地做工每人每天有元的收入,一年下来可有万余元的收入。而过去,每亩土地的产值也就是几百元。目前,和云的重楼种植基地流转土地面积已达800余亩,有50多户农户参加。常年在基地打工的农民每天有50多人,高峰时达上百人。和加强一家出租土地14亩,同时有3人在基地做活,年收入3万多元。和云的一个好思路,使数百农户受益。

随后,土地合理流转的经验在全县推广,不仅带动了千家万户,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仅在鲁甸乡,目前就有50余户农业产业大户运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药材、苹果等种植业,促进全乡药材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全乡药材种植品种既有传统的木香、秦艽、人参、附子、当归等,又有近年引进新发展的重楼、珠子参、桔梗、白术等。鲁甸村委会产业大户和国海流转土地种植珠子参200余亩,杵峰村委会王桂全租土地50亩种植红豆杉。一位东北商户远到鲁甸租地种植人参、西洋参近400亩。

在和云的带动下,鲁甸这个昔日*的云药名乡重放异彩。今年,全乡仅药材产业一项,产值就达到了1亿多元。

造福桑梓强产业

和云常说,他是大山的儿子,大山养育了他,他要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大山,献给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

不少国内外专家看了和云的滇重楼基地,无不感叹地说:就现在的国内外重楼价格,你的基地已经是价值数千万元,够你享受一辈子了。和云却告诉他们,自己做事的目的,是为给山区的百姓闯一条致富路,让大家尽快走出贫困。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事,也是应该尽的责。

在和云的滇重楼种植基地,经常不断有人来到这里,有本村本乡的,有市内和邻近州县的。他们有的是来学习取经,有的是来务工。对前来学习技术的,不管是本县市的,还是邻近州县的,他都一视同仁,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去年,某地需要一部分种苗,尽管重楼的价格还在猛涨,但和云还是按较低的价格供应给他们。

和云的重楼基地,还是在外学子勤工俭学的地方。暑寒两个假期,每天都有数10名学子在这里打工,通过劳动,赚到一部分学费和生活费。和云每年要向他们支付打工费近10万元。

2003年,和云正式创建鲁甸乡在校学生勤工俭学基地。丽江市举办爱心成就未来特别助学活动,他积极响应捐款。从1999年至今,他先后投资40余万元,修建两座钢混水泥桥,修缮了两所小学。另外,他每年都要拿出部分资金帮助困难学生。

目前,和云的种植基地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他将进一步扩大规模,让滇重楼在大山深处大放异彩。另外,他将积极引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种植滇重楼,让滇重楼尽早成为富民强乡的一个大产业。

江门产品设计

台湾工业设计

青海工业设计

泉州产品设计